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上级精神>>正文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教育系统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分类:上级精神 时间:2018/03/27 资料来源: 四川省教育厅网站 作者: 点击:

川教函〔2018〕133号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教育系统扶贫领域

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厅内各处室、直属事业单位:

 现将《四川省教育系统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四川省教育厅

2018年3月27日

 

四川省教育系统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拟将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深入组织开展全省教育系统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用作风建设的成果促进各项扶贫举措的落实。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国开发〔2017〕10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系统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发〔2018〕2号)和《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四川省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川脱贫领发〔2017〕25号)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切实提升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强化目标导向,盯住关键要害,靶向解决问题,全面清除教育系统扶贫领域作风问题形成根源,较真碰硬压缩作风问题滋生空间,严惩严治形成对作风问题的强大震慑,标本兼治构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推动教育系统扶贫领域作风明显改善,促进教育扶贫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确保如期完成教育扶贫各项任务。

二、工作目标

聚焦各级教育扶贫责任主体,用1年以上时间,集中开展全省教育系统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查找并切实解决全省教育系统扶贫领域作风突出问题,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效。在专项治理基础上,健全完善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常态化持续推进,确保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不断巩固和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成果。

三、治理重点

(一)“四个意识”不强。

1.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统揽和指导脱贫攻坚工作结合不够紧密,对脱贫攻坚“头等大事”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坚持做到念兹在兹、唯此为大,没有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进行安排部署。

2.对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和教育厅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贯彻不力,制定配套措施、细化落实方案、推进组织实施不及时不到位。对上级重大决策部署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仅仅满足于“层层转发”“安排部署”,甚至说一套做一套。

3.对推动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认识不到位,行动不坚决,存在做表面文章、走过场现象,没有真正紧起来、动起来。

(二)责任落实不到位。

4.领导责任落实不到位,主要负责同志研究指导不够,履行主要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力,分管负责同志工作不深入不扎实,具体负责部门责任不明确不落实。

5.热衷于与下属单位签订“责任状”,习惯简单将责任下移,试图让下级的“责任状”成为自己的“免责单”。

6.对已出台政策措施的实施指导督促不够,推进力度不够,政策停留在纸面上或实施效果不明显。

7.对本地区的教育扶贫工作指导不够,没有形成系统合力。

8.主动作为不够,对脱贫攻坚中出现的新问题不重视、不解决或者推诿扯皮。不愿担当责任,“只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凡事都要上级拍板,习惯层层往上报,问题往上交。

9.对定点扶贫、选派第一书记工作不够重视,缺少指导、支持、关心和监督,派出的干部不得力等问题。

(三)工作措施不精准。

10.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落实不力,工作机制不健全,责任分工不明确,辍学学生情况掌握不准确,劝返措施不得力,效果不明显。

11.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台帐不精准,资助不精准、不到位,评审程序不精准,存在错评漏评等问题,存在附加额外受助条件、暗箱操作、人情资助以及轮流享受、平均资助等问题。资助档案管理不规范。

12.“六有”大数据平台填报不精准,不及时,各类数据报表不精准,不及时,甚至前后矛盾。

13.对贫困学生简单以“发钱”方式扶贫,未注重“扶志”和“扶智”。对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关爱体系不健全,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

14.教育扶贫政策宣传不到位,造成师生和群众对教育资助政策不了解,获得感、满意度低。存在热衷于发放各类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单、制作展板和宣传栏、拉标语、印画册,未注重宣传解释入脑、入心。

15.高校扶贫聚焦精准扶贫不够,自身优势未充分发挥,面向定点扶贫县政策措施针对性不强、力度不够。

(四)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

16.对扶贫资金和项目监管不力,截留、挪用、挤占、套取、骗取扶贫资金等问题。

17.在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发放过程中,不坚持原则、优亲厚友、虚报冒领、套取骗取等问题。

18.对扶贫资金科学分配、合理安排,真正用在刀刃上研究不够,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19.未按规定执行教育扶贫资金公开和公示公告制度,社会不知晓,群众不满意,难以有效监督。

(五)工作作风不实。

20.调查研究不深入实际,指导工作脱离实际,遇到问题不解决。

21.工作落实走形式,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习惯于应付。

22.讲成绩、吐苦水多,查问题、追责任少,工作失误讲客观影响多,找主观原因少,落实组织处理措施避重就轻。

23.垒大户堆盆景,搞形象工程,或者强迫命令一刀切,搞“誓师大会”等仪式性活动,片面追求场面宏大,讲排场、重形式,不求实效。

24.不坚持原则安排扶贫项目和资金。

25.因主观原因导致工程类项目推进缓慢等。

26.打擦边球,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损害群众利益。

27.扶贫挂职干部、驻村干部等,群众不知晓不熟悉,人到心不到、得过且过、责任心不强,存在“挂名走读”等问题。

28.搞层层陪同,违规接受接待,超标准接待,收、送土特产。

(六)考核监管从严要求不够。

29.考核一团和气,不较真碰硬,指导工作不具体,不注重督查调研发现问题的督促整改。

30.督查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淡化或回避矛盾问题。

31.发现问题隐瞒不报,袒护包庇。

32.搞“大伙演、领导看”的走秀式调研、考核。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8年1月至3月)。

召开动员部署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重要指示精神及相关文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对全面开展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营造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专项治理浓厚氛围。

(二)自查自纠阶段(2018年3月至4月)。

全省教育系统坚持自查自纠,敢于揭丑亮短,剖析自身问题,不能以下级和基层问题代替本级本单位的问题。按照“责任制+清单制”工作方法,对标治理重点,认真查摆存在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坚持立行立改,挂账督办,对查出来的问题立即进行处理和整改。对违纪违法案件,依据领导干部担负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实行“一案双查”,属于失职失责的,该组织处理的组织处理,该纪律处分的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三)重点督查阶段(2018年5月至6月)。

各地各校坚持集中核查与自查自纠压茬推进,集中核查的范围和内容,同自查自纠一致。教育厅对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进行重点核查,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区)进行核查,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对所属学校进行核查,对照治理重点逐项逐校核查,并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等进行走访。核查主要通过查阅原始会议记录、调阅资金分配方案、审核报账原始票据、个别访谈经办人员、深入贫困户核实、到项目现场核查等方式。对集中核查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和整改意见,移交责任单位进行处理和整改,实行回访销号管理,确保处理和整改到位。

(四)整改提高阶段(2018年7月至9月)。

各地各校要坚持边治理、边总结、边提高,把巩固提升贯穿专项治理始终。集中核查结束后,各地各校要认真组织“回头看”,主要查看自查自纠的问题是否全部查纠、已查纠的问题是否出现反弹、需要问责的是否问责到位、检查发现的制度漏洞是否及时堵塞、工作作风是否明显改进。要深入剖析问题根源,注重源头防控,查找薄弱环节和制度漏洞,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或办法。要形成专题报告,总结提炼专项治理中的经验做法并推广。

(五)常态治理阶段(2018年10月起)。

要将教育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持续用力,常抓不懈,标本兼治构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学习培训。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加强教育扶贫干部培训力度,强化教育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的思想认识,牢固树立作风建设事关脱贫攻坚成败的理念,深入学习十九大和习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的新部署新要求,解读脱贫攻坚政策举措,介绍精准扶贫典型做法,开展扶贫领域的法制教育和警示教育,着力培养能力突出、作风优良的教育扶贫干部队伍。

(二)改进调查研究。要改进脱贫攻坚调研方式,通过深入基层、联系群众、解剖麻雀,总结推广经验,发现并解决问题,防止走过场。调研方式要求实,不提前踩点,不弄虚作假。调研活动要严格遵守中央有关规定,一律轻车简从,严禁为迎接检查新制展板、印制画册、制挂横幅,严禁开展内容空洞、方法生硬的会议调研培训,严禁层层陪同。

(三)加强教育扶贫信息公开公示。加大教育扶贫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资金安排、工作进展等重要信息的公开力度,及时通报教育扶贫工作督查情况并适时向社会公开。完善学生资助、定向招生、公益培训等教育惠民事项的公示制度,着力保障贫困地区群众的知情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在实施教育扶贫重大政策的过程中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问需、问计、问效于群众,确保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四)认真查处突出问题。加强对教育系统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及教育厅脱贫攻坚任务情况的监督,对落实责任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进行问责。认真核查处理教育系统在扶贫工作中的违纪违规问题线索,一经举报,追查到底,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建立查实曝光制度,对查实的扶贫领域案件,坚决予以曝光。

(五)加大宣传力度。各地各校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协调配合省委省政府对教育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典型经验的宣传工作,争取省委宣传部对教育扶贫领域专项治理的宣传报道。

六、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教育厅成立以厅长朱世宏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抓好全省教育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地各校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制定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报教育厅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及时报送各阶段工作的开展情况。

(二)强化责任落实。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为专项治理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作为落实从严治党的具体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把教育扶贫作为今后三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督促推动突出问题逗硬整改,带头转变作风,靠前指挥、直接上手,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

(三)贯彻从严要求。各地各校要把中央、省委省政府及教育厅的系列部署要求贯穿到教育扶贫领域全过程,高标准、严要求、做表率,坚持不懈改作风转作风。对教育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不督促、不落实或发现问题不整改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四)构建长效机制。各地各校要针对专项治理中发现的系统性、普遍性问题,强化风险管控措施,以作风治理的成果促进教育扶贫政策的落实。要将专项治理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提炼固化为规章制度和标准工作流程,为教育扶贫工作深入推进提供制度保障。

上一条: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下一条:教育部 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成都医学院乡村振兴办公室  ?版权所有(2018)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者必究
单位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783号     邮政编码:610500
备案号:蜀ICP备15016705号-1